“春播行动”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亚宝药业承办的专门针对基层医疗工作者开展的一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公益性培训活动。

启动时间:年12月23日

春播行动的价值观:尊师重道,克己利他。

今天我们来探讨辛凉解表药之牛蒡子。

牛蒡子,中药名。

牛蒡子又称大力子、牛子、鼠粘子、炒牛蒡。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具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之功。临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斑疹不透、痈肿疮毒等。

入药部位

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主治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

牛蒡子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在贴敷临床应用总结:

风热感冒: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

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

肺热喘咳:牛蒡子能宣肺利膈,祛痰止嗽。

常与麻黄、石膏、杏仁、黄芩等辛凉疏泄、清肺平喘药物同用,治疗肺热喘咳。

鼻窍不通:牛蒡子能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消肿,单味重用或配伍可治各类鼻炎、鼻窦炎。

痈肿疮毒、痄腮喉痹:牛蒡子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外散其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兼能通利二便。故可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所致痈肿疮毒;

兼便秘者,可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等同用;

可治肝郁化火,胃热壅络的乳痈,与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

可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与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同用。

小儿麻疹不透,积滞腹胀、流涎:牛蒡子清泄透发,宣散风热,解毒透疹。

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与薄荷、荆芥、蝉衣、紫草等同用;

牛蒡子入胃经辛泻苦降,用治小儿食滞不化、腹胀厌食、口角流涎,可单用。

小结

牛蒡子味苦辛、性寒、入肺胃二经,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解毒、滑肠通二便多种功效,是一种平和而应用广泛的药。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喘咳、痈肿疮毒、痄腮喉痹、各类鼻炎、鼻窦炎及大便秘结。还用于小儿麻疹、积滞腹胀、流涎等。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牛蒡子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应结合辨证,合理配伍,充分发挥其功效,为祖国的医药事业作出贡献。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5《本草乘雅半偈》:“此秉风大动摇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独胜。味辛气平,为风木乃制为用矣。则凡病从风生,或因风寒薄郁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响,设属形层之外与上部者,功力尤胜。此以承制之品,宣助肝木,便无太过之失,厥受和平之益矣。”

感谢各位春播家人的







































昆明专业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yzc/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