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吕宜恒

现在我们来说清瘟败毒饮这张方子,首先我们给这张方子做一个定义,就是它是用来气血双清的,因此它治疗的证肯定就是气血上出了问题,那么联合到我们这个章节,所以肯定是气血上有了热,也就是气血两燔证,这个“燔”字,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个火字旁,是焚烧的意思。

我们前面讲气分,血分的时候大家还记得不记得,这个是温病里的概念,所以这种方子也是如此,因为温热病的变化非常快,营分,血分的症状相互转变的特别快,有的时候两个还胶着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仔细的分析,哪个方面的症状重,我们就要以治疗哪方面为主,而治疗血分证也好,还是营分证也好,最主要的还是一个要清,一个要散。透热转气,凉血散血,这个总的原则掌握好就不会有错,至于在其他的方面,就是要看彼此的情况来区分,是以清热为主,还是以凉血为主,具体到临床去辨别。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烧过东西,不管是烧纸钱也好,还是烧枯枝落叶好,那简直就是点火就着,烧起来飞快,这里的气血两燔也是如此,病情发展的很快,到了气分证的时候,血分证就马上跟上来了,并不是说卫气营血,一定是从气分要到营分再到血分,不是的,有的时候气分一到血分也就上来了,所以啊,虽然热邪到了血分,但是气分上还是有热啊,气分的邪还在啊,所以气分之热与血分之热就同时存在了。

我们来看看课本中写的症状,大热、渴饮、头痛如劈,这个是不是阳明经证,是不是白虎汤证?再下面,发斑疹了,吐血、衄血了,是不是热邪迫血外出了,这些都是血分证啊。所以见到这些症状,我们就知道要气分血分一起治了。好,那么既然有气分之热邪,也有血分之热邪,所以我们清热的时候,力量是不是要双倍,所以这张方子啊,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清气凉血的方子,否则这个热怎么给它消的下去。

大家如果自信看这张方子,就可以发现这张方子其实是由三张方子组成的,既有黄连解毒汤,也有犀角地黄汤,再有一个白虎汤,这三个方子哪个不是清热的高手,现在把三个高手请来,一起来打这个对手,可见难度之高。白虎汤,清气分之热的,否则不会大汗淋漓,犀角地黄汤,凉血的,再配伍黄连解毒汤,所以啊,不足以清热泻火啊。

大家看方子,里面的石膏大剂的用到了六两到八两,中剂的用到了二两到四两,就算是小剂的也用到了八钱到一两二钱啊,是不是用量非常大,为什么要用那么大的量?虽然气分血分有热,但是石膏只有清热的作用,没有凉血的作用啊,胃是十二经之海,水谷之海,气血之海,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的,因此这里用大剂量的石膏,是非常符合抓住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的,所谓擒贼先擒王啊,因此这里抓住一个主要的地方,重点的用石膏来清热,不但用量大,而且作为主要的药,这是石膏的一个特色。

我们前面说到白虎汤的时候,讲到石膏和知母的配伍是大寒的,因此用的时候不仅要看季节,还要看年纪。那么现在这样热邪非常厉害耳朵时候,要不要用?当然要用,而且用量还要大,为什么要大?就是上面说的,胃是十二经之海,水谷之海,气血之海,通过清胃来擒贼擒王。其他的药如果前面学过了,我就不说了,一看就知道是清热的,那么为什么这里还用了桔梗、栀子、元参和连翘呢?

栀子,我们看黄连解毒汤的时候看到有,但是这里的黄连解毒汤却把黄柏拿掉了,只留下了黄连、黄芩和栀子,为什么啊?我们知道黄柏是清下焦的热,入肾经,和这个方子的病症符合不符合?不符合啊,所以当然就要去掉了,这个就是侧重点的不同,这里加了桔梗,为了开启肺气,利于散邪,桔梗往上走的嘛,加了元参,加了连翘,就是在清的同时侧重于透,这个就是这张方子的精妙所在。

这张方子我们还有要注意到的?当然有,脉象啊。竟然出现了三个脉象,沉细而数,浮大而数或沉数,奇怪吧,不奇怪啊。前面我们说犀角、黄连、生地、石膏这四个药有三种分量可以作为参考,为什么会出现三种剂量,给你做参考啊,怎么参考?就在脉象里。浮大而数的,说明这个热还是表啊,你看浮起来了,说明邪还比较浅,用药就可以轻一点,而如果到了沉数了,说明邪气就已经到了里面了,药量就要加重,沉细而数呢,更里面去了,因为伤到正气了,细了,这个时候非得大剂急救不可。还有四肢厥逆,或者是四肢抽搐,说明这个热怎么样了?已经快要到赤道的大沙漠了,人进去都要晕倒,这个时候不再来个台风,加大石膏的量,怎么把这个热给你除掉哦。你看,我们中医,真的很好玩儿的,找个类比啊,自然界里比比皆是,那么有的同学会说了,老师啊,照你这样解释,那么四逆汤的厥逆也是热了?当然不是,否则我怎么是老师,你是学生的嘛。四逆汤的厥逆我们怎么说的,手冷到胳膊那里,足冷到膝盖那里,这是啥,这是真寒假热啊,你摸摸病人的脉啊。四逆汤的厥逆脉象是什么?一方面都四逆汤了,肯定是沉,肯定是细啊,然后呢,肯定有数啊,否则怎么叫真寒假热呢。

所以我们见到四肢厥逆,就不要觉得四肢为诸阳之本,现在这个病人的四肢已经冷了,我还能用石膏吗?如果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分不清楚什么叫热到深处人也要晕的道理。来来,我来问问你们,如果你们走到沙漠里头去,没得水喝哦,头上顶着个大太阳,又是七八月的夏天,走两步你的汗滴滴滴的都留下来,然后走着走着你就晕倒了,为啥子?有的人说中暑了呗,对头,是不是中暑的热越多,人就昏迷的越厉害,否则为啥子中暑人要晕?这个就是我们中医说的热深厥深啊!

那么前面说的四逆散,也不是热厥,也不是寒厥啊,为啥子会寒厥,你看蛇为啥子会冬眠?为了保存自己的阳气啊,冬天没得东西吃,我团起来,让自己睡着了,就不会散热了啊,寒厥也是如此啊,寒到极点,就那么点热了,怎么办,人要启动自我保护功能啊,来来,我让你晕倒,这样热就不会散出去了。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对不对的,我们不做评价啊,最起码我是这样的理解法。

好,四逆散既不是热厥也不是寒厥,那他是啥子厥?啥子都不是,四逆散的厥是邪气遏制住阳气,阳气伸展不开来,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稍微用点小剂量的药,让邪气的这种热给退掉。因此,我们也经常拿四逆散加减来清热。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娃娃半夜发热的样子,这个时候有些做家长的一摸娃娃的手脚,哎呀不好,啷个那么凉,咋个办哦,急的不得了,这个时候要是碰到一个没水平的医生,一看手脚冰凉啊,不得行,不得行,娃娃怕是虚寒哦,用温热药,这下子就闯祸了,为啥子,因为这个本来是个热证,这下温热药一用,热度就更高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分辨清楚啊,到底是虚寒还是里热,如果是里热,清热泻火的药用上一用。

那么在清瘟败毒饮下面有两个附方。一个实际上是白虎汤加了犀角、元参,都是清热解毒药,血分药,所以轻症的气血双热可以用化斑汤。另一个是神犀丹,这个方子也是很好的方子,用来治疗湿温或者是带有秽浊之气的一种温毒,或者是流行的瘟疫。里面用了菖蒲辟秽开窍,用豆豉来宣泄内热,清里面的邪气,银花、连翘更不用说了,那么板蓝根在这里是做啥子?我们前面说板蓝根用来宣泄,这里呢?是凉血清热解毒的,天花粉清热散结,生津润燥,还可以顺带的消淤血。为什么说顺带,因为作用只有一丢丢,不是主要的。

紫草这个药啊,凉血解毒,消疮肿的效果很好。我每年都会自己做一些紫草膏送人,医院,他们外科换药用的就是紫草油浸泡的引流条,效果好的不得了。但是我们在用的时候要仔细,有的紫草用的是紫草茸,有的是紫草根,用紫草茸的时候,量要小一些,因为紫草能够凉血解毒,所以它肯定是个寒药,因此如果病人有腹泻,便溏的,就不能用了。

还有一个药就是金汁,有的同学会笑,说这个是屎。说对了一半,金汁不是新鲜的粪水,而是大小便泡在一起,弄个坛子,然后地下埋三年,再取出来,过筛子澄清,形成上面是水,下面是粪渣,这个才是金汁,建国前,如果穷人发热了,或者是碰到大热了,用不到犀角之类的咋个办,就用这个,效果好的不得了。

神犀丹这个药过去在南方比较普遍,因为南方热,夏秋之间常常会出现高热、神昏、窍闭的湿温证,这个时候就用它。现代人啊,觉得金汁恶心,怎么办,那就用水牛角来代替或者是大青叶和升麻,前面讲过了,我就不再展开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元参,元参其实本身没多大的滋阴作用,但元参有一个作用非常好,就是可以把肾中之阴上阴,同时还有点清热解毒的作用,但这里有个前提,要就是要有肾水,要是没有肾水咋个办?这个时候就要把元参和滋阴药一起用,所以我们看这张方子中用了大量的生地黄来绞汁使用,一方面补了肾阴,使得肾阴可以上引来滋润。如果不用元参,也可以平虚火,但是元参就好像是个水泵,一下子就可以把水给引上来,特别是对于咽痛、心烦等,肾水上济心火,咽喉立马就不痛了,反过来,如果不用滋阴药会怎么样?元参是把肾水上引了,但是肾水没了,反而要出问题。因此我们的中医,有的时候一味药就上穷参天地,真的需要我们要毕生学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cjg/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