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希陈彤云治疗疣类疾病经验
白癜风做什么检查 http://m.39.net/pf/a_6051435.html 医院皮肤科 开放共享积极共赢 每周五 12:00 追更新·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右下点在看 作者简介: 姜希 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医院进修。师从陈彤云、陈美、陈凯、王萍等名老中医。 目前担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皮科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临床擅长治疗疾病:痤疮、酒渣鼻、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等,以及针灸治疗皮肤病。 前言 疣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病名始见于《灵枢经·筋脉》:“手太阴之别,名曰支正……虚则生疣”。因其皮损形态及发生部位的不同,名称各异,分为疣目、扁瘊、牛程蹇等。疣目为发生于手部、头面部等处的疣赘,又称“千日疮”“枯筋箭”,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扁瘊是一种多发于手背、面部,形状扁平的疣,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又称为青年扁平疣。牛程蹇为生于足底的疣,皮损特点为角化丘疹、斑块,有明显压痛,相当于西医的跖疣。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彤云教授在治疗疣类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良好。现将陈教授治疗疣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0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疣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气血失和,皮肤肌腠不密,风热毒邪侵袭,蕴阻于经络肌腠;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如《灵枢·经脉》提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科正宗·枯筋箭》提到“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薛己医案》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淫客气所致”。 陈老通过中医辨证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失和、腠理不密致外感邪毒凝聚肌肤所致,其病机特点在于风、热、毒、瘀。具体表现为肝旺血燥,筋气不荣,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风、热毒邪,凝聚肌肤而成疣;或脾弱痰湿阻络而成。 02 特色疗法 目前西医治疗疣类疾病主要有外用水杨酸、斑蝥素、FU软膏等破坏治疗,冷冻疗法,温热疗法,光动力治疗,局部免疫治疗,疣体内注射博莱霉素,口服及外用维A酸,局部封闭治疗,以及激光、手术等方法,但治疗过程常伴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可以出现水疱、继发感染、遗留色素沉着斑,甚至出现瘢痕等,并且容易复发,临床很难取得满意疗效。基于对病机的认识,陈老治疗疣类疾病的思路为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以调和气血、解毒散瘀为治疗原则。用药以紫蓝方加减,结合其特色外治法。 紫蓝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赵炳南先生根据临床实践而创建的方剂,以调和气血、解毒散瘀为治则,应用至今,疗效显著,罕见不良反应。紫蓝方由紫草、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薏苡仁、红花、赤芍等组成。方中紫草、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凉血解毒;薏苡仁健脾化湿,防止清热寒凉之品损伤脾胃;红花活血通络;赤芍凉血消瘀。诸药合用共达解毒散瘀、调和气血之功。瘙痒重者,加防风、木贼、狗脊、地肤子、蜂房等祛风解毒之品。陈老认为风盛则痒,故祛风药物可止痒。另外,现代临床药理研究显示,方中紫草、大青叶、赤芍、薏苡仁有抑制某些细胞增殖的作用,而紫草、大青叶、马齿苋、板蓝根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外用方是陈老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其组成为地肤子、狗脊、枯矾、木贼。以上四味中药煎汤去渣,取药液外用。如皮疹发于颜面或颈胸等部位,用纱布蘸取药液后,擦拭于皮疹部位,每日2次,以皮疹发红为度;如皮疹发于手足部位,则每日以药液泡洗患处2次。陈老认为此外用方,有解毒清热、利湿杀虫之功。方中地肤子有清热利湿功效;狗脊有祛风湿之力;枯矾又名白矾,有解毒杀虫止血之功;木贼有疏风清热、凉血的作用,外用可消炎、止血。另外,亦可辅助外用化毒散膏、黑布药膏、10%水杨酸软膏混合封包。 陈老还创制药物——疣清,由鸦胆子、氢氧化钾、糯米组成。以鸦胆子清热解毒,腐蚀赘疣;氢氧化钾具有极强的碱性和腐蚀性,中等毒;糯米增加黏稠度,使药液易黏附于患处。使用方法:用棉签蘸取少许疣清,点涂于局部疣体处,此时局部皮肤微微发红,3~5min后疣体自动脱落,局部皮肤结痂。 03 病案举例 患者,女,25岁,年8月26日初诊。 患者5年来出现右手第四指甲周皮肤起丘疹,渐增多,并且逐渐增厚,时有痒感,自诉平时工作紧张时有抠抓手指习惯。近半年皮损加重迅速,医院就诊,诊为甲周疣,予冷冻、激光等治疗,效果不显。皮损处瘙痒,二便调,月经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查体:右手第四指甲周皮肤见暗红至褐色丘疹,皮疹存在增生。 西医诊断:甲周疣 中医诊断:疣目,风热毒蕴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组成:紫草15g,板蓝根15g,马齿苋30g,红花10g,大青叶15g,生薏苡仁30g,赤芍10g,连翘20g,木贼10g,狗脊10g,鬼箭羽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外用药组成:地肤子20g,狗脊20g,枯矾20g,木贼20g。水煎外用,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0min。 年9月2日二诊: 患者用药1周后,皮损增生减轻,痒感基本消失。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生牡蛎以软坚散结,续服7剂。继续外用中药浸泡。年9月9日三诊: 患者皮损进一步消退,未诉不适,继以前方,7剂,水煎服。继续中药浸泡,调整为每日1次。 年9月16日四诊: 患者皮损基本消退,皮疹处皮肤暗红,略有增生。无瘙痒症状,略有口干。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前方加玄参10g以养阴散结,7剂,水煎服。浸泡方继续应用,每日1次。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治疗前后皮损表现见图。 治疗前治疗后 按:本例患者内因肝经风热上扰、外因外感风热邪毒,两邪相并,合而为患。陈老依《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木贼、大青叶等入肝经药物以疏肝经风热;连翘、马齿苋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又兼顾风邪易夹湿毒的特点;紫草、板蓝根入血分,以凉血透疹解毒,先安未受邪之地;生牡蛎入肝肾经,可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以消疣赘。浸泡方有解毒清热之力,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增强功效。 本文发表于北京中医药杂志年第11期,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江雅楠 更多精彩内容,下期再见! 动动小手,点赞、转发、在看! 有想学习的内容请留言告诉我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cgx/5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德国专业运动员必备舒缓膏,抹上10秒温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