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采草药》这篇短文,见于北宋大科学家、诗人沈括撰写的综合性学术论著中。文句简练,通俗易懂,所述章句内容、药物名称和生长采收时限,完全符合祖国传统医药理论。至今读来令人陶醉,尤对初事药人大有裨益。现予撷录。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欲验之,当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用芽者,自从本说。

用花者,取花初敷时。

用实者,成实时采。

皆不可限以时月。

按:这段主要交待植物药材,根据春升、夏发、秋收、冬藏的气候变化规律,合理掌握根、茎、叶、花、实的具体采收时限,既勿令太过,又防止不及。这样才可以保证各种药材的质量和治病效能。动之以情理,晓之以规律,保之以药效。这对中药专业工作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篇好教材。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衍伏。

如平地三月花者,浑山中则四月花。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如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为之晚,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

“岭桥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热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以拘一切定月哉

按:这一段主要描述,同一物性,由于生长环境、气温、土壤厚薄、施肥不施肥和耕作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而先生后生、肥壮瘦弱、早熟晚熟有很大差异,万不可千篇一律,否则是影响药物质量和治病效能的。

故元·王好古在他的《汤液本草》中也说:“凡药之昆虫草木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气味少异也,失其时则气味不全矣”。初学者,不得不引为鉴戒。

摘编于新浪博客,本文由中国中药杂志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cgx/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