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流行色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齐国国君齐桓公穿着一种十分特别的紫色服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正如孟子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在齐桓公引领之下,齐国国民立刻形成一股穿着紫色的流行之风。当时,宫廷、国都之中,甚至整个齐国国境流行穿着紫色。“齐桓公好服紫”一事记载于《韩非子》。《韩非子》书中所记,旨在阐明法家治国理念,书中论述道理,往往列举诸多历史事实为论证依据。也正是出于论证的需要,“齐桓公好服紫”之事被保存下来,成为珍贵的色彩史料。

紫色不仅在齐国流行,也流行到了鲁国。鲁哀公十七年,鲁国大夫穿着“紫衣狐裘”。《左传·哀公十七年》载:“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按今天的理解,紫色流行不仅是国内事件,也演变成国际事件。同时,也可以注意到:齐桓公去世一百多年之后,仍然有人穿着紫色。

植物染色是古代染色的常见方法,先秦文献中记载了当时的人们使用紫草染紫。《管子·轻重丁》:“昔莱人善染,练茈之于莱纯锱,绶之于莱亦纯锱也。”莱是古国名,位于山东东部黄县东南。猪饲彦博云:“练茈”当做“茈练”。茈,染紫草也。言莱国多茈草,故其人善染紫。染练绢一束,仅得一锱金也。曾启雄先生使用紫草所染紫色在中国古代的礼制社会,服饰色彩同等级秩序相关联,服饰色彩的混乱几乎等同于秩序的混乱。因此,以恢复周礼为志向的孔子才会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显然是对紫色流行现实的有感而发了。

(本文摘自《中国色彩史十讲》,原标题为《礼崩乐坏:春秋齐国的紫色流行》)

《中国色彩史十讲》

肖世孟著

简体横排

32开平装

-7---8

68.00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cgj/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