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病的范畴,以身、目及小便发黄为特征。有乏力、纳差、厌油、泛恶、暖气,腹胀、胁肋疼痛等症状。

中医根据黄疸的性质,大体可将本病分为湿热型(阳黄),寒湿型(阴黄),和湿热毒炽型(急黄)三种类型。

治黄疸型肝炎:

花锚五钱,甘草、篦齿蒿、石榴各四钱,茜草、枇杷叶,紫草茸各三钱。共捣烂为细末,每日二次,每次服2.4克至3克,用白糖水送下。(《内蒙古中草药》)

言中有三味不常见药材:花锚、篦齿蒿、紫草茸。

花锚是龙胆科,花锚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开着如船锚一样花得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篦齿蒿,植物名为栉叶蒿,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为平肝熄风药,可清利肝胆、消炎止痛,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紫草茸为胶蚧科动物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干燥胶质。清热凉血,解毒。

上述三味药相配,具凉血止血和清利肝胆之效。接下来的四味药,

石榴退胆热,明目。

茜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枇杷叶养肝肾,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甘草清热解毒并止痛和药性。

不仅退胆热,凉血止血,还清养肺胃,避免肝胆之气犯胃。

七味药合方:凉血止血,清肝利胆,退胆热,能治湿热型黄疸。并治湿热毒炽型黄疸。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药,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cgj/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