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夏氏外科携独门秘方走进进博会非遗
图说:医院携海派中医夏氏外科亮相非遗会客厅采访对象供图(下同)随着最医院“院内制剂”风,许多便宜又好用的自制制剂着实火了一把。在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携海派中医夏氏外科亮相非遗会客厅,为参观者带来了更多名医“独门秘方”。在此次进博非遗会客厅里,医院首次对外展出了院藏老文物——百年老药箱和夏氏三代传人夏墨农先生手迹病历等,带大家领略夏氏外科的百年辉煌。夏氏外科传承创新至今,涌现了诸多造福病患的“独门秘技”,这些特色瑰宝在此次“进博”一并与市民朋友们见面了。传承余年特色制剂有绝技夏氏外科是沪上著名的中医外科学术流派,形成于清朝中晚期,距今有余年。夏氏三代传人夏墨农在上海病故后其长子夏少农接过衣钵,并于年起担任医院中医外科主任至退休。在夏少农、柏连松、孙世道等传承人的继承发扬下,夏氏外科在临床及科研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及突破。年,“夏氏外科外科疗法”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特色外治法在传统疮疡病、瘿瘤病、肛肠病、皮肤病上获得了更好、更广泛地推广及运用。夏氏外科传统特色制剂品种、剂型丰富,比如:口服制剂有“蒲丁合剂”可清热解毒,“消瘿合剂”主治甲状腺结节,“丹芩消郁合剂”调节月经失调,“痔血安合剂”针对痔疮出血不止,“花参合剂”主治急性荨麻疹,以及“芪龙祛瘀合剂”应对中风后遗症和抗动脉硬化等;外用药有治疗疮疡的“金黄膏”,收湿止痒的“青黛膏”,主治慢性溃疡和疮疡不愈的“红油膏”“紫草膏”和“生肌散”等。夏氏外科第五代传人张慧敏教授介绍:“随着大家对美容护肤的需求增长,我们还推出多款中药润肤品,让宝贵的非遗成果,跨界创新,造福广大群众。”展演现场,张慧敏将夏氏外科学术特色及历史故事娓娓道来,逐一介绍讲解夏氏外科皮肤科特色院内制剂,并现场为市民朋友们提供护肤咨询。神奇体验还有伴手礼“箍围疗法”听起来颇具神秘色彩,它是夏氏外科传统外治法之一,主要是指将箍围药粉调制成糊状的制剂外敷患处的治疗方法。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不同,应用时也要辨证使用;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的性质与阶段,调制的液体亦有多种多样。在非遗客厅,医院传统外科副主任周绍荣主任医师演示了“箍围疗法”,现场调制并赠送夏氏箍围药“青黛散”,部分市民朋友们还有幸体验了一把名医绝活、非遗“喉吹药”——“青吹口散”。“很多市民第一次见证了药粉可以用酒调、用菊花汁调、用银花露调,感到非常好奇,并通过亲身体验,对中药的‘箍围疗法’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周绍荣说,“为了让市民真正将名医秘方带回家,我们还准备了金银花露、治疗口腔溃疡的‘青吹口散’、中药护肤精华等样品,作为夏氏外科此次进博会的‘伴手礼’。”据悉,继“石氏伤科”“杨氏针灸”“海派膏方”等多个非遗项目亮相进博会后,这已经是医院第三年入驻进博会非遗会客厅了。该院党委副书记郝微微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市民们零距离感受历久弥新的海派中医魅力,在展示曙光非遗特色的同时,也将助力中医药更好地为广大百姓的健康服务。下周还将登场“海派膏方文化”,欢迎更多人前来体验。新民晚报记者郜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caoa.com/zcgj/12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汉一高校学生自制专业特色见面礼迎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